2024的前四个月

这个星期务必把前几个月做的项目整一整了,打算整一篇合辑和一个单篇。这次先整合辑。合辑里放了三个相对单纯的项目,稍微交代一下就能交代清楚的那种。当然,这么说有偷懒的成分,但不偷这个懒就不知道要懒到何时了。


01

Nike

爸妈说go


爸妈说go是Nike的一个栏目IP,展现父母与孩子之间关于运动的碰撞,诠释家长陪伴的力量,鼓励孩子去拼搏去go。前五期都是以类似纪录片的形式进行拍摄和呈现的,找到我们的时候要做第六期,想与「耐听」合作,通过播客聊天的方式,把爸妈说go背后想说的更深入地与大家分享,让走过了五期的栏目有一个里程碑式的沉淀。






需求
组织与拍摄一期播客特辑,同时出一支3分钟以内的预告片,吸引大家去收听完整版内容,不管是看预告片还是听播客,都希望能让人感受到“运动造就坚毅的孩子”,给因升学压力而犹豫是否让孩子继续运动之旅的父母,提供一些帮助和信心。






解法
将「孩子」的维度扩大,扩大为「长大了的运动的孩子」,因为就算小孩身上有坚毅的苗头,也只有长大了才能看到坚毅的结果,而父母们最希望的就是看到孩子有一个好结果。



输出



① 希望从主题上就突出是爸妈说go的第六期;
② 希望让爸妈直观地认识到运动的孩子都够厉害的;
③ 希望不管什么年龄,只要你在运动/有坚持过运动,都会有代入感。


设置

- 嘉宾设置 -





原本我们希望邀请从小练体育,后面无论干啥都很6的大人,来证明我们的观点。三个维度:一个从小练体育现在仍在练体育的人,一个从小练体育现在从事体育相关行业的人,一个从小练体育现在从事体育无关行业的人。在此基础上,有小孩的人优先。最终,客户与我们一起锁定了呼兰、王潇、胡博这三个人,虽然与最初设想有所偏离,但也是在各种限定条件下的最优组合了。


- 场景设置 -





教室。在问题发生的地方解决问题


- 故事设置 -

一场特殊的家长会
听众是
正在面临是否让孩子继续运动这个难题的爸妈。



监制/陈少峰
导演/Dill
制片/张小默
制片助理/大粥
摄影师/郭秋原&李文渊&李亚辉&陈怀通
灯光师/杨龙
美术/Aerin
道具/付世光


如果有兴趣收听完整版:



后记

 录制的过程挺顺利的,感叹观众席里的家长简直是藏龙卧虎。虽然当天站了一下午,但学到了不少; 学到不少,也有从Nike的客户身上。所有的需求和反馈都非常正规,要么是邮件要么会准备好文件,能感觉到他们每周工作日都有一天能在家办公真是自己争气来的; 学到不少,还有从制片团队身上。配置专业,价格公道,如需合作,我们可介绍


02

IKEA

宜家西安雁塔商场开业


背景
宜家家居进入西安市场已有9年,与核心消费者也相处了9年。在平台、品牌、选择更多的当下,战略性选择在雁塔区开第二家店,以此方便不同商圈的人都能与宜家距离更近。





需求
借助宜家西安第二家店(雁塔商场)的开业,做一个轻巧的能从线下传到线上的内容,助力西安市场的宜家热度



解法


乘着大唐不夜城的风,西安越来越火了。到西安的人不一定去宜家,但一定会来个馍。肉夹馍是本地人的日常小吃,也是游客的打卡必吃。所以我们用连接更多人的馍与更多人对话——用能夹万物的馍,让人再次想起有万物的宜家。而且,宜家美食本来就是话题度很高的存在。



输出


两个一夹
两个宜家

① 肉夹馍是两个一夹,西安有两个宜家;
② 用在地的方式表达西安的第二个宜家落地了。




/ 两个杯子一夹,碰上两个宜家 /

/ 两个沙发一夹,坐等两个宜家 /


/ 两个时钟一夹,认准两个宜家 /


/ 两个水桶一夹,喜提两个宜家 /


/ 两个煎锅一夹,久闻两个宜家 /


/ 两个吗喽一夹,哈喽两个宜家 /



原本我们的设置是与当地的肉夹馍连锁店合作,让有宜家包装的肉夹馍出现在商圈/景区/高速服务区,让它连接本地人/学生/游客,和周边地区的人。最终,因为品牌调性的限制和品牌本身就有「不正经美食系列」,所以选择了在宜家门店推出限定的三文鱼夹馍帮助预热。


还输出了一个方向


解法
不止在西安,在宜家进入中国市场这么多年后,相信每一个区域市场都会出现老宜家人不如以前狂热的现象,毕竟现在选择多了这很正常。同样,也因为宜家进入中国这么多年,把人们对家居的审美、甚至对家的意识都带动了起来。所以对中国市场而言,宜家不仅是一个名词,更是一个动词。当我们把宜家变成一个动词时,所有在做对家好的行为都是在宜家,于是我们可以跟所有在宜家而不自知的人对话,告诉他们:每个人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宜家。



输出


不在宜家
也在宜家


① 用看似矛盾的表达,吸引人看看宜家究竟要干嘛;
② 宜家在说的就是:无论你在不在逛宜家,你宜家的行为,宜家都看在眼里。




4月18号 西安宜家雁塔商场开业,欢迎所有宜家人。




宜家入口会有黄色袋子,看到领取黄色袋子的地方就像进入了宜家。所以我们想在生活的各个入口都设置能领取黄色袋子的点位,让所有生活中在宜家的人,感觉置身于宜家,于是想起去宜家


后记


 第一个好消息:提了两个方向,都是我们想做出来的,没做哪一个都觉得可惜。但好在客户允许我们把没做的方向也放出来了,弥补了一些可惜; 第二个好消息:客户说自开业后访客太多,三文鱼夹馍见天售罄



03

小红书

大家时装周24ss


背景
大家时装周第三次了,经过之前两次的积累,大家都知道了它好玩,却不知道它好买。因为当大家时装周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后,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浅显的理解,原本就是大家的时装周,却会误以为这里的时髦可能还是与我无关。所以这一次想紧贴产品,着重讲清楚这里的独特设计跟每个人的关联。


需求
在大家时装周被更多人知道的前提下,继续去诠释这里的时尚是融入生活的时尚,这里的产品是能跟每个人发生关系的。





解法

仔细去看,小红书redlable的独特设计都不是为了时髦而时髦的存在,而是从人的需求出发,呈现出的解决问题的样子。比如上班只能穿正装又不想千篇一律,于是西服就有了长款短款不同材质不同廓型;比如喜欢穿球鞋又想尝试穿不来的高跟鞋,于是就有了高跟球鞋。等等的这些不同,都不是多么与众不同,它只是在常规的设计里因为人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点点变化,就是因为这一点小特别就能加持每个人的不同之处,让人觉得很特别。


输出






① 小时髦是每个人都能达成的时髦,是属于大家和大家时装周的时髦;
② 小时髦就很时髦,是对大家的鼓励与肯定,一个小小的坚持就很时髦,一个小小的变化就很时髦,一个小小的用心就很时髦,每个小小的大家都很时髦。


/ 邀请 会赶时髦但也没那么赶的 大家 /




/ 邀请 一件单品能搭出两身的 大家 /




/ 邀请 很久没撞过衫的 大家 /




/ 邀请 用心看有在用心打扮的 大家 /




/ 邀请 认为自己肯定比朋友时髦的 大家 /




/ 邀请 知道在小红书买东西的 大家 /




后记

这次因为时间紧急,我们又介入得比较晚,所以主要负责核心主张的输出演绎,和在此概念下现场故事线的串联。这些跟客户敲定后,其他的事情对于有过两次经验的甲方团队来说,不在话下; 不知道大家时装周会不会继续做下去,但在我们看来,这个IP还远远没有发挥到它的能量最大值,是值得继续做下去的。当然,我们说了也不算。

0 0
0
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