截止今天,巴黎奥运正式闭幕。
都说这是最松弛的、能当综艺节目看的一届奥运会,
却又上演了太多绝地反击,轮番考验观众的心脏,
也让我们一次次见识了什么叫体育精神,
运动健儿值得最强分贝的呐喊!
7月26日,伴随着巴黎奥运项目的陆续开赛,我们和天猫品牌营销中心一起打造了#0分贝呐喊 的奥运追金项目。“呐喊”一词,天然和嘴巴,和声音有关。尤其是四年一届的人类盛事:奥运。当运动健儿经历重重鏖战,终于摘得胜利,那一刻,肾上腺素、多巴胺爆表,欢呼声就像从身体里自动逃逸,由不得你控制……甚至,唯有某些会被“哔——”消音的言语,才能表达此刻的激动!!!
那,为什么偏偏不选择人类最朴素、最原始的呐喊方式呢?最开始,当我们看到brief时,一样充满了问号,随着故事细挖,我们发现,或许,我们都高估了“声音”这一种表达方式,当我们放弃了声音这一种呐喊方式,我们才会看见更多关于奥运、关于金牌、关于运动员、也关于我们自己的故事。
在首金篇,我们特意邀请了原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舞蹈队队员王先贺、安迪,及一众跨界舞者加入天猫#0分贝呐喊 艺术团,打头阵,用肢体舞蹈,还原奥运健儿夺得首金的决定性瞬间。由于夺得首金的项目有四五个可能性(且还不能保真),我们在编舞时需要覆盖到不同项目的动作,尽量找到普适性,不管如何,拍摄量仍然巨大,舞者们全力表演,将每个动作做到位,也让“呐喊,不止一种方式”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。
10金,我们结合视错觉的形式,展现了金牌的另一面,其实是无数忍着伤痛坚持不懈的碎片。灵感来自于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员协会(WOA)一份统计,63%的受访奥运选手表示,至少遭受过一次严重的职业伤病,膝关节损伤,占20.6%,腰椎,占13.1%,肩膀和锁骨12.9%……
后来,我们在本届巴黎奥运会的选手上都证实了这个数据,以92.60分摘得巴黎奥运会自由式小轮车女子公园赛金牌的18岁女孩邓雅文,经历过左脚趾骨骨折、左肩右肩习惯性脱位、右肩做过植骨手术、腰部则是峡部裂和第五腰椎滑脱;为中国创造了奥运网球首金的郑钦文,曾在4月的温网谈出局原因:眼睛发炎+肌肉撕裂,养好伤病全力备战奥运……迎难而上不服输,是他们唯一的“炼金术”。
回顾这场持续三个阶段的奥运战役,回顾#0分贝呐喊 的来龙去脉,我们发现,或许下一届奥运,会有越来越多除了发声以外,更多的呐喊方式。
就像每逢奥运,人们都会反复提起史铁生在多年前写过的一段话:“奥林匹斯山上的神火为何而燃烧,那不是为了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打败,而是为了有机会向诸神炫耀人类的不屈,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,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。”当我们每次引用这段话,思考这段话,当我们仔细了解每个选手的幕后故事,当我们在奥运闭幕后,亲自去运动,这些本身就是一种#0分贝呐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