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瑞幸咖啡率先突破2万家门店大关,成为行业领头羊时,库迪咖啡以7000+门店的规模,显然不甘示弱。库迪提出的“半年8000家、3年5万家”的雄心壮志,不仅是对自身扩张能力的自信,更是对市场份额的强烈渴望。在此背景下,库迪咖啡于今年2月26日启动了为期三个月的“全场9.9不限量”活动,随后在6月再次加码,将这一促销策略延长至新的三个月周期,几乎覆盖了除极少数特殊门店外的所有饮品。
价格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,它直接考验着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盈利能力。据行业分析师估算,即使采用低价咖啡豆,一杯奶咖的单杯成本也至少需要8元,加上水电、人工等费用,合理的售价应在20~30元之间。然而,库迪咖啡却以远低于成本的9.9元价格销售,这背后的逻辑何在?
答案在于库迪咖啡的补贴政策。根据公开资料,库迪咖啡为联营商提供了包括基础补贴、多店经营补贴、同业竞争补贴、房租补贴、爆品补贴等在内的多项补贴,单杯最高补贴可达14元。这一政策不仅覆盖了现有门店,还延伸至未来新开门店,旨在通过高额补贴吸引联营商加盟,快速扩大市场份额。然而,这一策略也带来了沉重的财务负担,使得联营商在享受补贴的同时,不得不面对薄利多销的现实。
然而,低价咖啡的“甜蜜陷阱”也隐藏着风险。长期的价格战可能导致品牌形象受损、产品质量下降、消费者忠诚度降低等一系列问题。如何在保持低价的同时,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,成为所有参与价格战的品牌必须面对的挑战。
价格战不仅改变了市场格局,也加速了行业的洗牌。在瑞幸和库迪等巨头的挤压下,中小咖啡品牌和独立咖啡馆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。数据显示,过去一年咖啡赛道新增门店数量达到8.9万家,但净增长仅为4.9万家,意味着有近4万家门店倒闭。这些倒闭的门店中,不乏有着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的独立咖啡馆,它们的消失无疑是对咖啡文化多样性的一种损失。
中小品牌和独立咖啡馆的困境,不仅体现在资金短缺、市场竞争激烈等方面,更在于其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。在价格战的洪流中,它们往往成为最先被冲垮的群体。因此,如何寻找差异化发展路径、提升品牌竞争力、加强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,成为中小品牌和独立咖啡馆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“懂点”的破局观
在对比瑞幸等咖啡品牌的营销策略时,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们在产品多样化、价格策略、渠道融合、品牌塑造、会员制度以及消费者互动等方面的独到之处。
所以针对库迪咖啡而言,为了进一步提升竞争力,可以借鉴瑞幸在产品创新上的经验,不断推出多样化且高品质的咖啡与茶饮,同时关注健康趋势,引入低糖、低脂等健康选项。在价格策略上,虽然低价是吸引顾客的有效手段,但库迪也需寻求低价与利润之间的平衡,确保可持续发展。同时,强化线上线下渠道的融合,优化APP用户体验,并灵活调整门店布局以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。